2016年3月13日 星期日

060.你的資訊來源只有台灣嗎?

去年,我做了一件事情,我把我的FlipBoard資訊來源全部改成中國媒體,除了中國自家的媒體外,也包含了在中國的外國媒體。我會這樣做的一個原因是因為我想做一個簡單的規劃,我希望能夠教導學生更遼闊的視野,也更能夠從各種面向去觀看同樣的事件,所以我就把我的資訊收集器之一的FlipBoard改成以中國媒體為主,搭配我其他資訊收集器的中英文訊息,最少在我的專業資訊教育部份,應該跟全球沒有太大的時差。


我的媒體清單第一頁


我的媒體清單第2頁


在中國媒體看到許多內容是從來不曾在台灣媒體上出現的



除了中文的資料外,也會蒐集一些外文資料閱讀

我想推廣泛中文媒體閱讀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一個數據,這個數據裏說,目前網路上的資料,英文的資料大約是中文的7倍,中文的資料裡,簡體中文大約為正體中文的9倍,所以大家可以想想,如果你只看正體中文的訊息,那你會遺失多少資訊。不過,對要推動一般人的英文閱讀是件痛苦的事情,就算是在職教師,多數人的英文能力應該也在取得研究所文憑後一起消逝了,除非是有專業或是自己興趣(對我來說購物也是個強大的動機),能做英文資訊閱讀的教師也不多。更何況,我一開始的設計其實並不是為了教師,而是為了學生,我希望他們可以在一定訓練後變成一個Curator,最少最少可以為自己建立自己的資訊來源管道,那麼,學生可以大略閱讀的簡體中文當然是重要的選項。

從去年訂閱這些訊息以來,其實收穫頗多,除了知識的廣度外,深度也增加不少。有幾次,同樣的國外文章譯文,台灣媒體翻譯出來的,大約都只有1/3到2/3,而同性質的中國媒體,例如愛範兒,譯出的內容長度及精確度,都略勝台灣媒體。所以有時候我需要一些比較深入的探討文時,除了台灣專業人員的資料外,我也會參考對岸的內容。當然英文也會摸一點,不過比起英文,簡體中文讀起來總是比較輕鬆些。

在閱讀媒體時,我也會遇到一些文化及認知上的衝突。在台灣的媒體對於一些中國事件的論述其實和外國媒體、中國媒體以及外國在中國的媒體,差異也不小。如果今天我們大家確認中國是未來台灣一定得面對的既有事實,那麼,你怎麼能夠只用台灣的觀點來看中國呢?比較理想的應該是用更多面向的觀點來思考。不僅是思考中國問題,在思考台灣問題時,看看中國媒體的分析,有時也蠻有趣的,也能給我們不同的思考面向。

除了中國媒體外,我也會用一點中國的APP,不過如果是用android系統,中國的app未必都會出現在PLAY商店,如果你有興趣想使用的話,這一點需要先瞭解。目前我的清單有

多說英語-透過類社群應用的方式來學習英語,著重「說」的應用,每天使用5分鐘,日起有功阿!也能夠跟網路上的網友PK同一個單元,蠻有趣的。另外學習的素材也十分的多元。



淘寶:世界本來就是一個市場,以前會去美國、日本線上購物,現在當然也會去中國。不過裡面產品良莠不齊,所以得要慎選。另外當作瞭解產品創意設計的地方也不錯,中國有很多產品很出人意料之外阿!



APPSO:優質APP的推薦者,也會出現一些中國才有的APP。如果你想試著去玩玩中國APP,可以試試它


取暖:這個應該是死文青會喜歡的東西,他把中國一些手工課程及生活美學課程集合起來,讓大家在上面找到想學的課程、認識同好、發表想法,有趣的應用。



潮汐:一個結合番茄鐘和白噪音的好工具,超級推薦



書法碑帖大全:用看的都很吸睛,也有一些書法家的介紹。



網易雲課堂:我超愛的線上(離線)學習工具,各種課程應有盡有。他的姊妹作-網易公開課的課程比較學術,這個,卻是很生活,應該每個人都可以在上面找到自己要學的課程。


過日字:一個很有趣的個人飲食建議軟體

 


這些APP還只是我使用APP的部分,因為族繁不及備載,所以也就簡單提一下。我的原則是管它是黑貓白貓,能夠抓老鼠的就是好貓。我也不會管APP的國籍,只要好用便會使用,不過中國的APP除了有剛剛提到的資訊不易取得的問題外,還有個問題是實名登記制。他們很多APP都要用中國的服務或是手機號碼註冊,所以如果你有個資疑慮的話,或許可以買張易付卡來專門申請中國服務用。


寫了這麼多,其實只想跟大家分享一些不錯的資訊來源及資訊工具。現在科技的發達,我們真的可以像以前人說的「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所以何不善加利用資訊科技,好好的擴展自己的視野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