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9日 星期五

56.該是好好正視我們網路基礎建設的時候了


  • 去年,一位校長告訴我說,他們在台東要使用均一網站得要利用自己的4G吃到飽才能順暢
  • 上個禮拜,中研院的研究員跟兩位研究室的夥伴一起來幫我們診斷網路,希望讓我們使用國外網路資源可以更順暢,以便可以以我們學校為例子,協助更多學校善用充沛的國際網路資源
  • 這個禮拜我們跟國外團隊討論一些合作議題,共分了行政、教學、技術三組進行,我個人三個組別都參加,在技術組的部分,紮紮實實的與國外技術人員做了激烈的觀念激盪......
雖然狀況不同,不過這些狀況其實都呈現出一個需求,那就是「我們的校園網路基礎建設,與學術網路連線頻寬與品質真的該好好重新規劃一下了。」跟國外團隊討論到他們的設備在校園中如何高速、穩定的運作時,他們說,在香港及新加坡的學校,要跑他們的計畫,都會將校園網路重新layout過,以符合高速資料下載,以及教室管理工具快速反應的需求。

但是,各位看到我們國家推動那麼多的「雲端運用」、「行動學習」,有沒有聽說過哪些學校、縣市大刀闊斧的進行校園網路的調整呢?很少,對吧!在歷年來的資訊基礎建設中,幾乎也都專注在設備與無線網路部分,對於網路基礎建設這一端幾乎都避而不提,也少見經費投入。但是,這個部分真的很重要,也可以說,沒有穩定的網路建設,所有依附網路的學習都無法穩定。

以前有位技術人員說得好,網路基礎建設就像是電力一般,如果沒有穩定的電力供給,那所有的應用隨時都處在不安定的狀況中。因此在過去這三年,我當學校資訊組長最重要工作就是-「更新校園網路骨幹及建立良好網路管理架構」。運氣很好的是這兩年學校也聘了一位技術專長的老師擔任資訊秘書,在這位同事的協助下,我們慢慢的用幾年的經費將學校的架構作起來。

因為我知道,如果我們不去做這種下水道工程,就會看到很多最新的設備在使用網路服務時因為慢速及不穩定的網路傳輸而顯得無用武之地。我記得有一年全市校長研習,我們介紹一個國外服務,當時我只敢在我們學校開這個課程,因為我們學校的網路環境我比較有把握,換個地方,我就會十分擔心不穩定的網路會成為課程是否能順利進行的最大變數。

不僅學校端有問題,上週因應中研院的團隊來訪,我們除了調出學校的網路管理資料之外,為了希望能夠更全面的瞭解狀況,也請資教中心協助提供本市教育網路的連線資料。當我們看到那種連線狀況時,其實是很害怕的。因為從各校到我們縣市網路的速度都不錯,但是從縣市網路出去後就一路塞,所以以這樣的狀況來說,國內的「雲端服務」怎麼推呢?更不用要推薦一些好用的國外網路資源給其他學校了。

除了硬體、頻寬的問題外,學校內是否有專業管理人力也是個問題。跟國外團隊討論管理架構時,我們提出管理設備的系統最好能建置在資教中心。因為即便設備上沒有問題,但是在學校端,可能今年訓練好的人力,明年就不在崗位上了,所以還是統一架設在資教中心為宜。雖然國外都是以學校自己管理為主,不過聽完我們的說明後,國外團隊也和我們一起想出很多調整管理方式的可能性,如果不這樣做的話,一旦人力更迭,這些設備大概就只能堆到報廢那天了,我想這並不是我們所樂見的。

所以比較諷刺的是,當所有的趨勢都在高喊雲端化的時候。我們技術人員的對話卻是很踏實的希望服務的建置先從學校機房開始,可以的話再逐步往上調整,移到縣市教育網路中心。不行的話(別懷疑,有很多學校從機房到班級的網路速度真的是慢得可憐,一方面是線材老舊、設備老舊的問題,另外一方面即使設備新穎,沒有管理人員,網路的運作也未必好得起來),就要設法將服務從機房移到教室中。當你的網路環境如此惡劣時,哪還能做雲端服務阿!頂多做的就是區域網路應用,或是非即時性的網路資料同步罷了。所以有陣子跟一些雲端服務業者說,或許大家該思考做做某某盒子,例如PAGAMO BOX,這樣子在教室執行問題或許會小一點。

如果這個國家還要繼續推雲端應用,還要繼續讓孩子在公平的校園網路資源中使用國際網路資源,那麼,好好思考網路的架構,並且提升校園網路基礎建設的品質,是一件絕對不能忽視的重大任務。不然,就可能會像我們那天做技術討論時,國外團隊提出很多願景,就被我們技術人員說:「我們先不要說故事,我們先來討論一下比較現實的問題。如果這些問題沒有解決,那所有的願景都只是故事」。是阿!煙火雖然美麗卻不持久,可惜,我們看到的多數都是煙火,因為大家尚未建立打造燈塔的決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